abb電機與發(fā)電機

跌宕20年!臺州造船業(yè)潮起潮落

   2017-06-08 船海裝備網4830
核心提示:5年起步,5年躍進,5年鼎盛,5年蕭條,從百花齊放到寒冬凋零造船業(yè)是臺州的主導產業(yè)之一,曾在全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2008年是
     5年起步,5年躍進,5年鼎盛,5年蕭條,從百花齊放到寒冬凋零
 
    造船業(yè)是臺州的主導產業(yè)之一,曾在全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 
    2008年是個分水嶺。受國際金融海嘯、航運業(yè)運力過剩等因素影響,讓臺州造船業(yè)一度步入“寒冬”。
 
    對于臺州造船業(yè)來說,確實經歷波瀾壯闊,經歷跌宕起伏,經歷大起大落。
 
    如此形勢下的臺州船企,要么堅守,要么關停。
 
    堅持下來的,正一步步尋求新的突破。
王君標承包的船正在趕工中
 
    今天起,本報將推出《走進臺州造船業(yè)》專題報道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篇,為你講述臺州造船業(yè)的興衰史、轉型升級之路,以及未來的展望。
 
    好不容易送走了連綿雨天,昨天一早,45歲的造船包工頭王君標,早早趕到位于溫嶺松門的世紀船廠。
 
    這里有他今年第一艘,也可能是唯一一艘可以造的船。
 
    船是連網船,雞年春節(jié)后接的單子,但它能給王君標帶來的利潤并不可觀。
 
    對于是否繼續(xù)從事造船行業(yè),王君標緊鎖的眉頭,表露了他迷惘而糾結的情緒。
 
    回望與這一行密不可分的20多年,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造船學徒,到如今糾結留下還是離開的老包工頭,王君標感慨萬分。
 
    曾經風生水起,曾經百花爭放。甜頭,苦頭,這些都在像王君標那樣的一名名臺州造船人粗糙的雙手間流過。
 
    【起步】 造船業(yè)悄然興起
 
    臺州造船業(yè)的第一個春天,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。
 
    以小打小鬧為主,造的大多是木制船,那種現(xiàn)在看來十分普通的三米多長的撐磚船,在當時就算是大船了,載重噸位普遍在幾百噸,而上千噸位的船舶很少見。
 
    在這樣一個時間點,20歲出頭的王君標出師了,成為了一名造船工人,每天的工資是25元,而那時候工資最高的工人每天能賺30-35元。
 
    溫嶺松門一帶,百姓靠海吃海,船,成了必不可少的營生工具,但造船的并不多,“整個松門,當時也就3家造船廠”。王君標說。
 
    他記得,當時自己所在的船廠,造了一艘5000噸位的集裝箱船年少的他因為參與建造了這艘大船,讓他得意了好一陣子。
 
    隨后的幾年里,王君標每年都能參與五六艘船的建造,燒電焊、敲鐵板、上船板,每一道工序他都很熟練,日工資也漲到了40-60元。
 
    雖讀書不多,但很是聰穎的王君標意識到,臺州的造船業(yè)正在悄然興起,“我并沒有足夠的資本可以開辦船廠,但幾年的沉淀,讓我有了不錯的技術。”
 
    2000年,借著快速發(fā)達的造船業(yè),王君標成為了造船包工頭。
 
    【跨步】 發(fā)展造船業(yè)成重頭戲
 
    王君標承包的第一艘船是一艘長36米,寬6米的漁輪,建了6個月時間,為他帶來了3萬元的利潤。
 
    那一年,他承包了五六條漁輪,年收入達到了十五六萬元,嘗到了造船的甜頭。
 
    2003年,世界造船業(yè)中心從歐洲轉移到東亞,民營經濟發(fā)達、民間資本雄厚、勞動力成本低的中國沿海地區(qū),吸引了越來越多歐洲船主的目光。
 
    那年10月,浙江省船舶工業(yè)座談會在舟山召開。會后,臺州市舉辦以“造船”為主題的行業(yè)座談會。
 
    市政府和民營造船企業(yè)達成共識:小企業(yè)盡量擴大規(guī)模,大企業(yè)努力上新項目,還制定了船舶工業(yè)十年規(guī)劃以及相關政策。
 
    “發(fā)展造船業(yè)”被列入臺州市政府新興工業(yè)發(fā)展重頭項目。
 
    很快的,造船成為了臺州最熱門的話題之一。不少人開始合伙造船,椒江、路橋、溫嶺、臨海等沿海、沿江區(qū)域,多家船廠如雨后春筍般成立。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不論船廠大小,不說投資多少。
 
    2004年,跟王君標年齡相仿的劉程輝,乘著造船業(yè)的大跨步,加入了浙江天時造船。
 
    與王君標不同的是,受過良好教育的劉程輝在造船業(yè)從事的是行政工作,他所看到的臺州造船業(yè),視角又有所不同。
 
    【攀登】 造船人在大潮中嘗到甜頭
 
    歷史數(shù)據證明了臺州造船業(yè)的這段時間的蓬勃——
 
    2004年2月9日,第一艘出口歐洲市場的油輪下水,船舶設備配套國產化程度達91%;2005年7月8日,臺州民營造船企業(yè)建造的第一艘兩萬噸巨輪“長峰8”號順利下水……
 
    2005年,全市完成造船471艘,計90余萬載重噸,完成工業(yè)總產值78億元(其中船舶出口總額近10億元),從業(yè)人員達1.5萬人。
 
    到2007年底,全市年產值上億元的造船企業(yè)有28家,其中宏信、海豐、天時、振興等4家船廠年產值超過5億元。
 
    新船供不應求,造船純利潤最少在30%以上,最高在100%以上,那時,造船的錢真是好賺。
 
    為了賺得更多的錢,臺州當?shù)卮蠖鄶?shù)船廠老板將手伸到了外地,“走”出臺州,蘇北地區(qū),遼寧營口、盤錦、大連等城市,都開始出現(xiàn)臺州民營船廠老板的身影。
 
    作為當?shù)剌^大的造船廠,天時在造船大潮中是受益的。“當時,天時造船廠的訂單,可以說接到手軟,船廠的工人多達3600多人。”劉程輝說。
 
    王君標也說,那幾年造船業(yè)是香餑餑,普通造船工每天的工資能達到120-150元,而作為包工頭的他,年利潤已經近30萬元。
 
    【鼎盛】 在臺州造大船很簡單
 
    2007年和2008年是臺州造船業(yè)的輝煌時期,在當時,投資造船業(yè),是一件簡單又生錢的事。如炒股一般,許多臺州人紛紛投資造船業(yè)。
 
    成立至今已20多年的浙江方圓造船有限公司,是臺州較早的民營造船企業(yè)之一,董事長金文林說,2005年到2008年,他每年籌集游資都超過2000萬元,而給投資人的回報率更是高達30%左右。
 
    臺州楓葉船業(yè)公司從2006年2月開建第一個船臺,當年6月建成后投產,之后陸續(xù)建設多個船臺。
 
    2008年,楓葉和天時這樣的大船廠,訂單已經排到了2010年。而像王君標這樣的包工頭,也不用擔心接不到活,“造船的活一批又一批,我都要挑大船、利潤高的來做。”
 
    在火熱的造船業(yè)帶領下,臺州其他船業(yè)相關配套企業(yè)也發(fā)展起來。2008年,全市專門為造船業(yè)服務的配套企業(yè)達到70多家,占全省的一半以上,船用產品種類達到40余種。船舶生產所使用的液壓舵機液壓錨機空氣壓縮機等均能本地生產,大大減少了造船業(yè)的采購環(huán)節(jié)。
 
    同時,我市與船舶制造相關的閥門與泵類、模具與塑料、普通機械制造、船舶五金等都具有一定的規(guī)模和生產能力,為發(fā)展船舶工業(yè)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撐,從而形成了高效率、高效益的產業(yè)鏈。
 
    同時身為臺州船舶行業(yè)協(xié)會秘書長的金文林說,臺州造船業(yè)市場分工明確,專業(yè)化分工清晰,造大船在臺州很簡單。
 
    【飽和】 國際金融海嘯重擊造船業(yè)
 
    這一切的美好,在2008年下半年戛然而止。
 
    當時,全市實際從事船舶修造企業(yè)83家,上半年完工船舶250艘,產量180萬噸,同比增長50%,仍保持全市工業(yè)產值產量增幅第一。
 
    資料顯示,當時,我市造船業(yè)朝著“大造船、造大船”的大噸位、大馬力、多用途的方向前進,形成了以散貨船集裝箱船、危險品船、工程船為主的四大船舶體系。
 
    “那時候的臺州造船業(yè),已經繁盛到一個程度,幾近飽和狀態(tài)。”市海經辦工作人員說,而民營企業(yè)雖然經營靈活,資金實力畢竟有限,遇到危機時,船企急于抽回資金,減少損失。
 
    王君標也被這場危機套住。造船是可以分股份的,一艘在2008年造價1.2億元的貨船,到2009年變成了市值1.1億元,再過一年只剩1億元……
 
    “當時真是焦頭爛額,每個月都在虧損。”王君標說,那艘船最后以9800萬元賣了,他因此損失了10多萬元。
 
    而在劉程輝看來,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對于船企的沖擊其實并不可怕,因為還有很多余單可做,日子并不難過,很多臺州船企是在堅持了4年之后才倒下的。
 
    【沒落】 訂單少、融資難,造船業(yè)亟待轉型
 
    根據官方數(shù)據,近5年來,臺州造船業(yè)衰弱的趨勢更加明顯。
 
    2011年,全市規(guī)模上(2000萬元上)造船企業(yè)工業(yè)總產值135.03億元,2012年為95.45億元,2013年為57.24億元,2014年為59.41億元,2015年為49.25億元。
 
    市統(tǒng)計局一份臺州造船業(yè)的最新數(shù)據顯示,2016年,臺州船企工業(yè)增加值2.6億元,規(guī)上企業(yè)單位28家,平均從業(yè)人員3534人。2017年1-4月,船舶相關裝備制造工業(yè)增加值為1.76億元,出口交貨值0.67億元,平均從業(yè)人員為2999人。
 
    金文林說,從鼎盛時期的大大小小100多家,到目前的三四十家,臺州的造船業(yè)近幾年來很不樂觀。
 
    訂單少、融資難,這是臺州造船企業(yè)近年來碰到的普遍問題。
 
    “即使作為溫嶺造船業(yè)的龍頭企業(yè),天時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。”劉程輝說,從前是客戶爭著來造船,搶著早點排上檔期,而現(xiàn)在,船企不得不“走出去”,去招攬客戶,處于被動狀態(tài)。
 
    王君標無奈地告訴記者,“現(xiàn)在造船包工頭不好做,利潤越來越薄,人工費越來越高,我想著造好這條船,就真的放棄了。”
 
    從百花齊放,到跌進寒流,臺州造船業(yè)經歷了輝煌與落寞。
 
    不過,危機的背后是機遇,嚴寒度過迎來的是暖春。
 
    雖然今年的臺州造船業(yè)有些許回暖跡象,但真正能改變命運的,關鍵在于轉型升級,尋求差異化生產,找尋新的突破點。
 
    這不,越來越多的臺州船企已經在轉型的路上了。
 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 
更多>同類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